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服务 » 科技资源共享 » 工作动态

重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 浏览: 时间:2019-01-16

 科技资源共享是指公开并整合现有的科学资源,实现科技资源的科学、高效管理和实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使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重要精神以及国发〔2014〕70号文件,都将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其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作为科技条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重庆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起步较早,是全国最早开展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的省市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着力于提高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从源头上控制新购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优化财政资金,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我市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现状

2018年,重庆市以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载体,通过大规模升级建设和机制创新,建成了集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政务办理、创新创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了11类、242TB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其中新增入网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5239台(套),增幅达168.8%,累计入网仪器8342台(套),总价值约32亿元。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已成为服务创新创业、支撑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

(一)仪器设备门类齐全

整合了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工艺试验、计量仪器等11个大类的科研仪器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我市科技创新活动。

表1 入网仪器分类统计

仪器类别

数量(台/套)

占比(%)

分析仪器

3883

46.78%

物理性能测试仪器

729

8.78%

工艺实验设备

476

5.73%

电子测量仪器

386

4.65%

计量仪器

223

2.69%

医学诊断仪器

161

1.94%

大气探测仪器

65

0.78%

特种检测仪器

56

0.67%

地球探测仪器

54

0.65%

核仪器

5

0.06%

其他仪器

2256

27.26%

(二)2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占比最多

从仪器价值分布来看,20-50万元的设备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37.19%;而500万元以上的仪器数量略有增长,占比约为2.87%。

表2 入网仪器价值统计

仪器价值

数量(台/套)

占比(%)

20万元以下

2704

32.57%

20-50万元

3087

37.19%

50-100万元

1320

15.90%

100-500万元

993

11.96%

500万元以上

238

2.87%

(三)高校和院所为仪器设备的主要拥有单位

据统计,有超过79%以上的仪器设备集中在高校和院所,高校和院所为我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主要拥有单位。

表3 入网仪器按所属单位统计

仪器所在单位

数量(台/套)

占比(%)

高等院校

4537

54.66%

科研院所

2037

24.54%

企业

1209

14.56%

其他

547

6.59%

表4 入网仪器数量排名前10的机构统计

仪器所在单位

数量(台/套)

占比(%)

西南大学

846

10.19%

重庆大学

690

8.31%

陆军军医大学

499

6.01%

重庆交通大学

417

5.02%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381

4.59%

重庆医科大学

312

3.76%

重庆邮电大学

264

3.18%

重庆科技学院

264

3.18%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203

2.45%

重庆师范大学

199

2.40%

(四)入网仪器使用率

平台已入网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基本实现了全面开放共享,入网仪器平均使用率达到58.80%(1400小时/年为基准)左右,其中对外服务比例约占45.40%;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约160余万次(项),其中对外服务比例为48.00%,服务单位数量38643家,其中企业所占比例44.38%。

(五)科研资源共享机制

平台以科技创新券政策为引导,借鉴“淘宝”模式,经过大规模升级和全新改版后,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等把平台上的科研仪器、检验检测、研究开发等科技服务“商品化”,企业通过平台自主选择服务种类、自主下单交易。目前,平台已发展线上服务机构521个,上线科技服务产品3920余项,4800余家科技企业通过创新券和第三方支付方式购买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累计达3.9亿元,共节省购买仪器费用约24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共享工作自开展以来,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重复购置较多,资源浪费明显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目前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城建环保、医药卫生等系统中,作为以财政性资金全额或部分资助的这些单位,有涉及到多个主管部门。由于管理体制不同、信息沟通不畅、部门协调机制缺乏等因素,一些科研院所或是科技支撑单位对实验室建设的统筹规划不到位,在购置设备前,没有对现有仪器的使用率进行深入调研,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同时,部门条块分割明显,闲置现象严重。这些都不利于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和科技资源的广泛共享。

(二)共享程度不高,资源使用效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科建设的强化以及院所科研经费的大幅增加,大量经费用于购置科学仪器设备,使得仪器设备数量呈现逐步增长态势。由于高校院所内部的考核、激励、管理等体制机制的原因,导致部分仪器设备并没有进入到对外共享环节,仅仅是对拥有部门或者本单位内部共享,导致对外共享率不高。如何激活高校院所内部的仪器设备资源,促进这部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共享运行机制不完善,长效激励机制缺乏

很多科研活动需要的是成套、成体系,甚至是跨领域、跨行业的仪器设备的联合工作,而现阶段我们只提供了仪器共享,未能在资源的配置时形成仪器设备之间的有效关联。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或者不同的地方,同一领域的资源分别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没有形成与开发共享共用要求相适应的评价、考核与长效激励机制。相关政策相互矛盾,比如一方面主张减少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在工作评估方面又要求硬件设备必须达到一定数量和标准等,这些政策之间的相互抵触,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购置与资源浪费。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检验检测人员待遇等相对较低,开放共享收益较少体现在一线工作人员待遇中,资源共享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缺乏主动性,不利于仪器设备在科研及社会化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对策建议

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特别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可重点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政策引导

一是探索仪器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面向市场运行、多方联合,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创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市场发展方式。

二是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入库与科技管理工作深度融合,与科研项目、研发平台申报等结合起来。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券政策引导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券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激励,并将服务机构科技创新券接券情况与大型科研仪器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挂钩,促进产学研融合创新,降低中小企业、创业团队创新成本,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近几年,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等省市都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纳入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浙江省按照创新券实际使用总额的20%即2000万元给予省级科技创新载体服务补助,其中的15%直接用于奖励一线服务人员。

(二)启动核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集群开放共享改革试点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建设实践证明:拥有价格高昂、精度准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配备专业化的试验技术人员,因具有资源的稀缺性、试验技术水平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相关行业和地方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计量、分析、测试、试验、检测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在高校、院所开展核心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改革试点,探索以核心大型仪器设备为中心整合和加强学科间、产业上下环节相关科学仪器设备的共建共享,带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加强开放共享评价考核

严格落实国发〔2014〕70号等件精神和我市科技资源共享开放管理相关规定,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定期对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运行情况、管理单位开放制度的合理性、开放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收费和开放效果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管理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更新、项目评审和验收、科研平台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强化对资源单位的管理,督促资源单位落实主体责任。2018年12月27日,科技部公布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373家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对开放共享较差的26家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相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

(四)强化宣传推广

通过多形式、高强度、持续性的宣传推广,让社会各界了解科技资源开共享相关政策,扩大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知晓度,提高科技资源共享效率。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 重庆市科技信息中心主办
Copyright @2005-2017 www.cqpc.org.All Right i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3)67605827 网站备案号:渝ICP备09047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