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666.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出口425.99亿美元,增长4.8%;进口240.05亿美元,增长8.6%。出口前三位国家(地区)是美国、德国和韩国,分别出口781.72亿元、363.96亿元和137.37亿元。
全市科技型企业出口产品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农机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这些领域涉及的出口科技型企业共有213家,全部是民营科技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1104亿元,净利润42.7亿元,纳税总额37.7亿元,出口总额72.3亿美元。其中电子信息领域涉及的出口企业最多,出口总额达到48.7亿美元,占比67.3%。
图1全市重点领域出口企业情况
一、重点领域科技型企业出口贸易情况
1. 电子信息领域。涉及出口企业79家,主营业务收入421.9亿元,净利润37.2亿元,纳税总额10.6亿元,出口总额48.7亿美元,占五大重点领域出口总额的67.4%。其中半导体方面,涉及出口企业31家,主营业务收入346.5亿元,净利润42.9亿元,纳税总额9.5亿元,出口总额40.1亿美元、占电子信息领域的82.3%。
2. 新材料领域。涉及出口企业74家,主营业务收入464.4亿元,净利润14.3亿元,纳税总额12.2亿元,出口总额13.0亿美元,占五大重点领域出口总额的18.0%。其中钢铝材料方面,涉及出口企业11家,主营业务收入211.2亿元,净利润4.0亿元,纳税总额4.1亿元,出口总额1.9亿美元、占新材料领域的14.6%。
3. 农机装备领域。涉及出口企业8家,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净利润0.3亿元,纳税总额0.1亿元,出口总额3.9亿美元,占五大重点领域出口总额的5.3%。
4. 新能源领域。涉及出口企业11家,主营业务收入131.4亿元,纳税总额5.6亿元,出口总额3.7亿美元,占五大重点领域出口总额的5.1%。
5. 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出口企业41家,主营业务收入78.3亿元,净利润8.7亿元,纳税总额9.1亿元,出口总额3.1亿美元,占五大重点领域出口总额的4.2%。
二、出口科技型企业规模分布
213家出口科技型企业中,按企业规模大小统计来看,有大型企业21家、中型企业58家、小型企业118家、微型企业16家。其中,有高新技术企业134家,占62.9%。
三、出口科技型企业研发平台分析
213家出口科技型企业中,共建设有各类研发平台99个。其中,电子信息21个、新材料42个、农机装备4个、新能源3个、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29个。
从技术领域和大型企业统计看,电子信息领域有研发平台的出口企业15家,该领域8家大型企业中有研发平台的仅5家。新材料领域有研发平台的出口企业26家,该领域8家大型企业中有研发平台的有5家。农机装备领域有研发平台的出口企业4家,均不是大型企业。新能源领域有研发平台的出口企业2家,该领域3家大型企业中有研发平台的仅1家。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有研发平台的出口企业18家,该领域2家大型企业中都建有研发平台。
图2各技术领域大型企业及有研发平台的企业统计图
四、提高出口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 建设一批研发平台。围绕上述5个重点领域,针对大型科技型企业,按照“查漏补缺”原则,建设一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大型科技型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可支持8家大型科技型企业建设研发平台。
2. 实施一批科技计划主题专项。围绕上述5个重点领域,组织策划一批科技计划主题专项,由大型科技型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实施,开展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力争突破一批行业“卡脖子”技术。
3. 加快推广实施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依托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联合区县和合作银行,扩大一批试点区县,为出口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支持。初步测算,213家出口科技型企业中,有知识价值信用A档56家、B档28家、C档67家、D档41家、E档21家,总授信额度可达3.4亿元,能有效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