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科研机构调查数量170家,同比增加28家,R&D经费支出26.88亿元,同比增长12.2%,约占全市R&D经费支出的7.5%。整体上看,全市科研机构研发实力有所提升,研发经费投入保持稳定增长。
一、研发经费投入主要特征
(一)增速放慢,但仍保持中高速
“十二五”以来,科研机构研发经费投入从2011年的5.1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6.88亿元,年均增速31.8%,远高于全市及企业同期年均增速15.3%和16.4%,其中2015年达到峰值122.1%。2016年开始,增速逐渐回落,2017年降为12.2%,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度,持续成为推动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的重要力量(见图1)。
图1:2011-2017年科研机构R&D经费支出及增速
(二)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部门
按活动类型分,研发经费支出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支出,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统称为科学研究支出。与企业以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主不同(近5年我市企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大于97%),科研机构科学研究投入不断加强。2011年为2.7亿元,2017年达到13.92亿元,年均增速31.4%。支出占比也比较稳定,约50%左右,其中2017年为51.8%(见图2)。
图2:2011-2017年R&D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构成占比情况
(三)政府资金仍是主要来源,市场化服务能力也逐步提升
研发支出经费来源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国外资金及其他。从历年R&D经费支出来源看,科研机构的研发经费主要来自承担政府科研项目获得的政府经费以及政府的事业拨款。2017年科研机构研发经费中来自政府的资金为2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亿元,占比75.8%,虽然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主体(见图3)。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从市场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2017年来自企业的R&D经费1.55亿元,同比增长61.6%,推动R&D总经费平稳增长(见表1)。
图3:2011-2017年R&D经费支出中政府和企业资金占比情况
表1:来自于企业的研发资金及其增长情况
|
来自于企业的R&D经费支出(万元) |
#自然类 科研机构 |
社会人文类 科研机构 |
其它 机构 |
2016 |
9614 |
6424 |
207 |
2984 |
2017 |
15538 |
10832 |
187 |
4519 |
同比增长(%) |
61.6 |
68.6 |
-9.5 |
74.9 |
(四)研发活动区位优势明显
2017年,调查的科研机构分布在29个区县,按研发经费支出占比从高到低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支出占比达到10%及其以上的区县有3个,包括渝北、九龙坡和江北区。第二类是支出占比在5%~10%的区县有4个,包括北碚、涪陵、渝中和万州区。第三类是占比小于5%的区县,包括沙坪坝区等22个区县。其中渝北区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经费支出均位列首位,26家机构R&D经费支出4.76亿元,占全部支出的17.7%(见图4)。
图4:2017年R&D经费支出累计占比达85%的区县分布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尽管科研机构研发投入平稳增长,但仍存在投入结构不均衡和大院大所研发支出不稳定两大瓶颈。
(一)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呈现下滑态势
R&D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可分为日常性经费支出和资产性支出,日常性经费支出包括人员人工费、测试费、检测费、原材料费等内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为资产性研发支出,具体包括仪器设备支出和土建费支出,资产性支出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2017年,土建费支出6783万元,同比减少5.14亿元,降幅达88.3%。受此影响,尽管研发仪器设备支出大幅增长,从3.84亿元增至7.37亿元,增速高达91.7%,但是整个资产性研发总支出仍降至8.05亿元,同比下降16.7%,占全部支出的29.9%,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见图5)。
图5:2011-2017年R&D经费中资产性支出占比及增长情况
关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下降原因说明:自2008年我市组建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来,2011年又筹建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随后又有中医研究院和地质矿产研究院搬迁,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土建费投入力度加大,2016年达到最高值9.66亿元。但是从2017年开始,这些单位的基建工程陆续竣工,研发设备投入也陆续到位,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开始下降,今后研发经费支出将更多的依赖大量日常研发活动开展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类机构支出下降较多
科研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和其它机构,政府部门属机构又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类和社会人文类。作为我市研发活动主要承担者,2017年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和其中的自然科学研究类机构R&D经费支出为16.7亿元、15.4亿元,同比下降14.4%、16.0%。主要原因分析:一是今年单位机构类型重新划分,6家原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被划为其他类型科研机构,R&D经费支出减少1.35亿元;二是现有29家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R&D基建支出从去年的5.71亿元降至3.0亿元,其中重科院、中科院和畜科院分别减少1.7亿元、2200万元和2470万元,而R&D经常费支出增长又较少,仅1.62亿元;三是政府来源研发资金出现负增长。2017年,自然类科研机构来自于政府的研发资金10.2亿元,同比下降27.9%。下降原因分析:第一,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减少,特别是市科委直接管理的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第二,近几年,我市大力支持非政府属科研机构发展,政府属科研机构支持经费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三,今年R&D经费支出增幅较大的3家单位中医研究院、肿瘤研究所和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均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且有附属医院,很大一部分研发经费支出来源为医疗活动收入,不属于政府资金。
(三)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科学研究投入仍有待提高
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对推动地区产业部门的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作用。2012年及以前全市科学研究支出中,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比例约为40%,但是从2013年开始,这一比例不足30%,而国家平均水平一直保持在40%左右。另外从年均增速来看,国家2011-2016年为11.1%,我市同期却为年均下降1.35%,因2017年略有增长,2011-2017年年均增速预计为2.3%,与国家平均增长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
三、对策建议
(一)抓大型院所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
一是抓住现有中科院、重科院、农科院等大型政府部门属科研院所建设,提升承接国家科研项目的能力和水平,争取更多中央财政资金;二是针对重庆发展的重点领域引进、合办、培育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提升增量;三是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园区、企业根据各自需求和擅长领域开展合作,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我市优势和特色领域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四是用好用活现有针对院所科研人才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升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二)扩大政府投入总量,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扩大科研机构政府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保障全市科研机构研发投入中来源于政府的资金占比与全国水平相当;二是注重政府投入资金投入效率,提升政府资金转化为R&D经费的比例;三是注意政府投入结构,适当向科研机构倾斜;四是重点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展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探索、预研项目,为全市科学研究远期发展储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