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观反映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动态,科学引导区县科技创新发展,重庆生产力中心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重庆创新特色和实际统计指标数据,设计了2017年重庆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发布《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18)》。重庆科技创新指数通过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五个一级指标和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等17个二级指标,综合反映重庆及各区县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一、综合科技创新指数
2017年,全市科技创新系统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创新发展三大关键支撑,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66.23%,同比提高5.99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科技创新指数达到80%的区县增加2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的区县增加1个,低于40%的区县减少2个。
根据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各区县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科技创新水平指数≥80%的区县,共有6个:渝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
第二类: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于全市平均水平66.23%-80%的区县,共有4个:巴南区、大渡口区、璧山区、永川区。
第三类: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于40%-66.23%的区县,共有涪陵区、江津区、荣昌区、渝中区等11个。
第四类:科技创新水平指数<40%的区县,共有开州区、酉阳县等17个。各区县科技创新指数位次及分类见图1。
图1 2016-2017年科技创新指数
与上年相比,32个区县科技创新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永川区、潼南区等11个区县提升幅度较大,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具体情况见图2。
图2 科技创新指数提高百分点情况
与上年相比,13个区县科技创新指数位次有所提升。其中,潼南区、大足区提升6位,梁平区、巫溪县提升4位,永川区、忠县、石柱县提升3位,具体位次变化见图3。
图3 各区县科技创新指数位次变化情况
二、科技创新环境指数
2017年全市科技创新环境显著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指数达到63.35%,同比提高15.28个百分点。累计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6725家,同比增长88%,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提高到1.29%。科技金融培育(指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和新三板、科创板挂牌)的科技型企业数达到339家。累计培育建设各类研发平台1469家。与上年相比,37个区县科技创新环境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长寿区、永川区、大渡口区等提升较快,各区县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及位次见图4。
图4 2016-2017年科技创新环境指数
三、科技创新投入指数
2017年全市科技创新投入继续保持较大增幅,科技创新投入指数达到67.23%,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全市R&D经费支出364.6亿元,同比增长20.7%,高于全国12.3%的增速。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从1.72%提高到1.8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01%提高到1.35%,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1.29%提高到1.37%。与上年相比,32个区县科技创新投入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永川区、北碚区等提升较快,各区县科技创新投入指数及位次见图5。
图5 2016-2017科技创新投入指数
四、科技创新产出指数
2017年全市科技创新产出效率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产出指数达到59.53%,同比提高9.75个百分点。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2298件,同比增长33.2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7.25件/万人,同比提高1.76件/万人。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64648件,同比增长8.6%。与上年相比,28个区县科技创新产出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大渡口区、渝北区、永川区等提升较快。沙坪坝区、江北区科技创新产出指数达到100%,各区县科技创新产出指数及位次见图6。
图6 2016-2017科技创新产出指数
五、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
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化保持较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74.86%。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69家,累计达到2012家,占科技型企业数比重为29.92%。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77.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达到65.09%,提高4.4个百分点。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由166.39人/万人提高到194.66人/万人。各区县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及位次见图7。
图7 2016-2017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
六、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
2017年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为62.14%,提高0.07个百分点。其中,全市人均GDP由5.76万元/人提高到6.34万元/人,工业能耗产出率由6.01万元/吨标准煤下降到5.38万元/吨标准煤。各区县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及位次见图8。
图8 2016-2017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